(两会通道)李彦宏等委员谈无人车、高铁、超级跨海工程等科技创新
北京3月15日电 (记者 阚枫)15日,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启最后一场“委员通道”,多位经济界、科技界委员畅谈无人车、高铁、超级跨海工程等中国科技创新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百度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受访时表示,汽车工业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,从来没有遇到过今天这样由人工智能、无人驾驶带来的挑战。
“再有三到五年时间,相信在完全开放道路上能够替代司机的无人驾驶车就会出现。”李彦宏说,人工智能是堪比工业革命的大革命,它会在很多领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。未来20年到50年,中国经济成长,重要推动力之一就是人工智能。
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京沪高铁建设的总指挥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铁路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卢春房表示,到2025年,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3.8万公里,会让更多人能够乘坐高铁。
据卢春房介绍,未来,中国高铁的科技创新,要在安全、智能、快速以及绿色方面重点下功夫。例如,在“更快高铁”方面,要研发高速磁悬浮列车、真空管道飞行列车等。
“将来的中国高铁将更加安全舒适,更加方便快捷。”卢春房说。
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,全国政协委员、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,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明,中国在超级跨海工程的技术、装备和管理等多个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。上百家单位,上千名科技人员,先后开展了300多项课题研究,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、人工岛、超长沉管隧道的工程理论和核心技术,并建立了工业化建造体系。
他说,这项超级工程有两方面重大成果,一是跨海桥岛隧工程的核心技术与标准体系,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打下基础;二是首次由粤港澳合作共建重大工程,创立了三地协同,决策协调发展和协商解决争端的管理机制,这在合作共建领域有更大价值。
科技创新,离不开基础研究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、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表示,只有科技强,才能国家强,只有基础强,才能科技强,这已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金科玉律。
杨卫说,对中国来说,基础研究不仅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,也可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。
他建议,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,将基础研究占R&D经费(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)的比例从5%左右增加到8%~10%,“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‘加油费’。”杨卫说。(完)